家具好不好,关键看板材。然而关于板材的环保方面,很多人存在疑惑和误解;选购方向上,有些人则盲目相信"环保"与"进口"。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,有些问题确实难以辨别和确认。鉴于此,今日就将板材的5大常见疑惑和误解,一一列举出来并解答。
众所周知,人造板的环保性是由其所使用的胶黏剂决定,很多人认为胶水用得越少,板材必然越环保。其实这并不准确。只能说在使用相同的胶水时,板材的胶水含量与环保程度呈正相关。然而不同的胶水本身环保程度相差很大,市面上质量不合格的胶水很多,哪怕只用一点点,也会释放出较大量的甲醛。
环保方面,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加持,我国的人造板材关于有害物质的释放量限定不仅接近欧美,甚至部分标准比国外更加严格。2021年3月,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了标准公告(2021年第3号) GB/T39600-2021《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分级》和GB/T39598-2021《基于极限甲醛释放量的人造板室内承载限量指南》 。其中,GB/T39600-2021《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分级》将室内用人造板及其制品的甲醛释放量按照限量值分为3个等级:E1级(≤0.124mg/m3); E0级(≤0.050mg/m3);ENF级(≤0.025mg/m3)。欧洲的E0级≤0.1mg/m3,而国标E0级≤0.050mg/m3,比欧标更加严格;国标E0甚至可以直接对标美国CARB-NAF(无醛添加)标准。NAF标准是0.06ppm,换算对应标准是0.08mg/m3,而ENF比NAF的标准还低一半多。
物理性能方面,无论是哪种板材都有三六九等之分。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,国产大品牌板材性能足以满足居家装修需求,因此无论哪方面,都不需要盲目迷信进口板材。
未必。板材的环保性不完全取决于胶水,封边工艺也很重要。"封边"就是把板材裸露的基材边用封边带封上,让甲醛跑不出来,板材封边工艺会直接影响板材内甲醛的扩散。辨别封边的效果,主要看:胶线是否规则、是否明显以及封边带厚度,都是可以肉眼观察。若是自己对于封边工艺不够了解,可以请教专业人士,或是通过品牌和口碑进行挑选,知名品牌和企业的资金相对雄厚,往往拥有先进的工艺和技术,更具保障性。
环保性能只是判断板材质量的其中一个因素,在符合新国标相应等级的条件下,更需要对比板材的物理性能,比如握钉力、承重力、抗变形能力、防潮防水能力等。这些物理性能是影响板材质量的关键因素,它们决定了柜子等板式家具是否会变形、开裂、发霉,是否稳固等。同时,想要提升板材的物理性能,成本比提升环保性能更高,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环保等级下,大品牌定制板材比小品牌更贵也更耐用的原因。
当然不是。环保板材只不过是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释放量相对较少,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,但是依然存在,只是浓度高低的问题。由于板材在装修过程中的使用量大、面积广,如衣柜、橱柜、桌椅等板式家具,以及地板、室内门、饰面墙等板材制品,往往都是家中必不可少的。单个板材及家具中的甲醛释放量达标,如此多的木质家具等集中在一个空间,超过家居空间的甲醛浓度承载量,依然会造成污染超标。因此,若是想要彻底杜绝板材中的甲醛污染,只有从源头开始,选择没有甲醛添加的胶黏剂及其板材制品,才能防患于未然。康莱克板材,采用无醛生态胶来替代普通板的脲醛树脂胶,优于国家绿色环保标准,更有橡胶木和辐射松等实木板材,更加满足人们对环保和健康生活的需求。